特岗教师
网站导航
手机APP

手机Web端浏览
1、直接输入 wap.zgjsks.com
2、扫描二维码访问
网站导航
手机APP
手机Web端浏览
1、直接输入 wap.zgjsks.com
2、扫描二维码访问
您现在的位置:中公教师网 >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 考试试题 > 历年考题 >
来源:中公特岗教师考试网 时间:2022-02-11 16:47:09
相关推荐:
一、判断题
1.教育家赫尔巴特在《大教学论》中阐述班级授课制,为班级授课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
1.【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与观点的匹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为班级授课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提出了著名的传统三中心论点,即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故本题说法错误。
2.“染于苍则苍”,体现环境决定人的身心发展。( )
2.【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染于苍则苍”,体现环境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但并非是起决定性作用。故本题说法错误。
3.关键期的存在说明个体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
3.【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教育启示。不平衡性是指同一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中身心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是不同步的。教育启示是,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因此,关键期的存在说明个体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强调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故本题说法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
1.“教育在于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这句话的作者是( )。
A.赫尔巴特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 D.卢梭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涿琅λ故?a href="http://www.wrtt.org.cn/html/jszp/ggjc/edu/" target="_blank" title="教育学">教育学之父,代表作:《大教学论》(1632)使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人。故C选项正确。
选项A,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
选项B,柏拉图在儿童早期教育中提倡“寓学习于游戏”(最早提倡者),使学习符合儿童特点。
选项D,卢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儿童的“天性”。
综上所述,ABD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C选项。
2.与素质教育观相对的教育观是( )。
A.终身教育 B.应试教育 C.博雅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选项B,应试教育是指与社会发展需要脱节,用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以升学率高低检验学校教育质量、教师工作成绩及学生学业水平。忽视素质教育,采用机械化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学生仅能以课本为准进行学习。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故B选项正确。
选项A,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选项C,博雅教育基于中世纪的文科教育概念,主张为个人提供广泛的知识、可转换的技术,培养坚定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及积极的公众参与意识。
选项D,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终身教育、博雅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均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ACD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B选项。
三、多项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本位论的是( )。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孔德 D.福禄贝尔
【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主要观点: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B、C选项,均为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主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个人没有价值,不能作为教育的目的。因此,要倡导民族主义,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该观点强调社会需要,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即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把为国家服务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选AD选项。
四、简答题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参考答案】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教育目的实现的根本途径。
搜索
微信:中公教师考试
中公教师官方微信
微信:中公教师资格考试
共享资讯全面备考
中公教师题库
随时随在线做题
视频号:中公教师考试+
碎片时间也能学习
本栏目为您提供黑龙江特岗历年试题实战_中公教师网 ,更多黑龙江特岗历年试题实战_中公教师网相关内容,请关注中公教师考试网